2018-11-12

 | 浏览:1502次

行业洞察:咖啡市场主要玩家激战,新一轮排位赛打响

blob.png


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有关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人民币,增速高达15%。相比之下,全球咖啡市场的增速仅为2%。未来的咖啡消费市场上升空间巨大。


咖啡市场增长迅猛,也吸引了资本的注意,不少玩家纷纷入局,那么咖啡市场是如何在中国发展起来的呢?


雀巢&麦斯威尔的速溶咖啡时代


清朝道光年间,咖啡就已传入中国,但大部分中国人的咖啡记忆始于20世纪80年代,长期空白的中国咖啡市场终于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发展契机。


blob.png 


1984年,美国麦氏咖啡(1997年更名为麦斯威尔)进入中国市场,打响了中国速溶咖啡市场的第一枪;1988年,雀巢咖啡在广东东莞合资成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1996年,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陆续开业,零售大卖场时代开启。麦斯威尔和雀巢选择了不同的渠道策略和供应链争夺消费者,最终这场争夺战以雀巢称霸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告终。


 blob.png


截至2004年,雀巢占据了速溶咖啡70%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优势。


上岛咖啡的连锁帝国


速溶咖啡市场陷入激战之时,主打现磨咖啡的连锁咖啡馆也在悄然兴起。瞄准商务人士和城市小资,以咖啡+简餐模式杀入市场的“台系咖啡馆”成为了先行者。1997年,始于台湾的上岛咖啡在大陆开出了首家门店,并凭借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高峰时期大陆地区门店超3000家,是当之无愧的“连锁巨无霸”。


blob.png


同一时期,欧美系咖啡馆也看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在机遇。1999年,星巴克在中国开出首家门店,成为欧美系咖啡馆奠基者。两相比较之下,台系咖啡馆更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扩张速度也更快。但堪称激进的扩张行为也为后来上岛咖啡的全线溃败埋下了隐患。

如今,上岛咖啡虽然体量尚存,但再也不复辉煌。


欧美系咖啡馆后来居上


2012年前后,入场较晚的欧美系咖啡馆迎来真正的爆发。星巴克和英国咖啡品牌costa开始全面扩张。


blob.png 


资料显示,从2011年到2015年,星巴克在华新开了1300多家店,门店总数达1811家,平均每年260家店的速度。截至2017年12月,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拥有3124家门店,占中国连锁咖啡市场份额的51%,稳居第一。


标准化的连锁门店和咖啡文化底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后来居上的欧美系咖啡馆成为了咖啡连锁品牌的代名词。


韩系生活咖啡馆风靡一时


与欧美系咖啡馆基本同步,韩系咖啡馆也在2011年前后迎来全面爆发。不同于台系和欧美系,韩系咖啡馆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漫咖啡和韩国连锁品牌咖啡陪你、zoo coffee杀入中国市场,2014-2015年间,这些代表性的韩系咖啡馆在中国开了800多家门店。


 blob.png


但由于混乱的管理、盲目扩张后资金的断裂、中韩微妙的关系等,2017年,韩系咖啡馆在中国市场集体沦陷。


自助咖啡机方兴未艾


2015年,自助咖啡机品牌咖啡零点吧和莱杯咖啡创立。自助咖啡机主要面向学校、医院、地铁站等线下场景,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便宜的现磨咖啡。目前,咖啡零点吧自助咖啡机在国内有1700台左右,莱杯咖啡超过700台。


 blob.png


根据咖啡市场需求保守估计,全国可铺设500万台设备。截至2017年底,全国的无人自助咖啡机存量仅为7万台,自助咖啡机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但是与咖啡市场成熟的国家相比,自助咖啡机在中国仍属于新产业。大多数消费者不甚了解,自助咖啡机行业还承担着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的角色。同时,咖啡机设备也需要不断升级。目前,中国自助咖啡零售仍处于渗透率低、高速增长的阶段。


联网咖啡如火如荼


2015年,以星巴克和coast外送起家的连咖啡(Coffee Box)转型成为全自营的咖啡外送服务品牌。今年开始,连咖啡大规模开店和扩张,不过连咖啡目前的门店主要以咖啡站点为主,站点不提供桌椅坐下来喝咖啡,更多是提供咖啡的制作和配送。这意味着当你想喝连咖啡的时候只能选择外送,不能堂食。2018年3月,连咖啡进行B+轮融资1.58亿元,截止今年7月,其营业点达到200家,用户数量超过300万。


 blob.png


2017年末,由原神州集团COO钱治亚创办的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通过汤唯和张震代言的海量广告投放和买五送五的促销活动收割了大量人气。2018年1月,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门店在银河SOHO营业,并通过资本的运作,高举高打,快速占领市场。7月,瑞幸咖啡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率先成为中国咖啡市场的首家“独角兽”。2018年10月8日,瑞幸咖啡一周7城新开72家店,市场进入14个城市,门店达到1100家,已超过Costa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老二。现在瑞幸咖啡已高调入驻故宫,完成了星巴克没有实现的工作。


blob.png 

 

品牌混战


今年8月28日,雀巢71.5亿美元入股星巴克;8月31日,可口可乐宣布以51亿美元收购英国咖啡巨头COSTA。不久后,势头迅猛的瑞幸咖啡与腾讯签署了战略合作,并将自己的快闪店开在了腾讯的新总部——深圳滨海大厦之中。此外,主打外送服务的连咖啡,莱杯、友饮等自助咖啡机品牌也发展稳健。 


 blob.png


连咖啡和美团合作,瑞幸咖啡则牵手顺丰。今年8月2日,星巴克也与阿里联姻,并与饿了么开通了外卖服务。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传统巨头在互联网咖啡围攻下的破局之举。


 blob.png


10月8日,麦当劳中国宣布旗下麦咖啡品牌推出外卖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美团、饿了么和微信小程序“i麦咖啡外送”下单。在连咖啡、瑞幸和星巴克之后,麦当劳加入咖啡外卖,让竞争趋向白热化。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传统咖啡品牌入局,而不是将巨大的外卖市场拱手送人。


blob.png 

2018年2月以前中国市场提供外卖服务的咖啡品牌


星巴克能否成功守位


据悉,星巴克最初对提供外卖犹豫不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确保口感;二是星巴克做的不只是咖啡生意,而是“第三空间”。它希望更多消费者到店里待着,成为社交服务中心。“第三空间”的概念使星巴克演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而不仅仅是一杯咖啡。这也是星巴克能够站稳龙头老大位置的重要原因。如果提供外卖,等于是做饮品零售,跟空间没什么关系。


但是,星巴克目前面临着通店下滑的窘境,且英国市场完败给了Costa,星巴克的咖啡帝国开始被不断蚕食。与阿里巴巴和雀巢的合作都是现状要求星巴克不得不做出的改变。


 blob.png


连咖啡在做战略转型、发力自有品牌时,曾标榜要干掉星巴克。瑞幸咖啡更是召开致星巴克的媒体发布会,宣称星巴克应给其他品牌更多机会,但舆论却一边倒地认为瑞幸咖啡在“碰瓷营销”。


瑞幸上半年花了 10 亿人民币补贴用户、打广告,但是靠补贴带来的新顾客并不稳定,数据显示:瑞幸咖啡APP的日活跃用户在补贴最狠的 5 月中旬达到 75 万的高峰。此后虽然补贴还在继续,但仅仅是力度减小,用户规模就已经下滑不少。连咖啡的销售数据显示,其销量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来获取的。 由此可知,虽然连咖啡和瑞幸都剑指星巴克,但他们分走的是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互联网咖啡真正的竞争对手其实是占据中国咖啡市场70%以上份额的速溶咖啡。 


 blob.png 


在价格上,互联网咖啡比星巴克便宜不少,确实分走了一部分人群;在品质上,互联网咖啡比便利店咖啡和速溶咖啡的口感好很多,使许多习惯喝速溶咖啡的人群转变为现磨咖啡的消费者。瑞幸咖啡也一直在强调自己的专业,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咖啡不可能从品质上成功挑战星巴克,即便他们的咖啡真的比星巴克更好,要想让消费者认同“互联网咖啡比星巴克更正宗好喝”就如同让大家相信“美国饺子比中国口感更好”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blob.png


目前来看,连咖啡和瑞幸咖啡想要打败星巴克,并没有那么容易。想要保证品质就不能发展得太快。咖啡战是一场长期战役,争一时声名固然过瘾,但要长期发展就要精耕细作,太高调和戏精式的碰瓷营销,常常沦为自嗨,或是招致祸患。


咖啡市场发展趋势


腾讯社交大数据的00后报告中“热爱排行榜”一项,咖啡在零售类中的热爱占比高居榜首,达到了11.56,超过了可乐和巧克力。咖啡也已成为新一代白领上班族的“充电”标配,他们开始重视咖啡的品牌、原料、产地、工艺和口感,速溶咖啡已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专家预测,未来在中国咖啡市场,现磨咖啡会取代速溶咖啡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且70%的消费还是会发生在线下场景。此外,随着互联网咖啡的“搅局”和自助咖啡机的崛起,咖啡也会朝着平价的方向发展。

blob.png


虽然长远来看空间很大,但短期内想拉动市场爆发还有些难度。据观察,国内大众喝咖啡除了偶尔提神醒脑,更多是当作休闲社交时候的一种调味剂。作为一个一直以茶为主要饭后休闲的国家,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其实一年都难得喝上一杯咖啡。中国咖啡做的最好的城市是上海,但在其他城市,咖啡的普及率和成长性很一般,咖啡在中国至少还需要一代人的市场教育。


个性化是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咖啡也不例外。但作为舶来品,咖啡要想在中国发展壮大,先要变成“中国的咖啡”,最后变成“中国人的咖啡”。通俗来讲:首先需要不断本土化,就像当初肯德基不得不融入中餐一样,必须先做到情感认同,实现咖啡中国化;当咖啡成为广大中国人的惯用饮品后,才能挖掘出更多更个性化的消费场景。只有这时,长江里的扬子鳄,才有可能打败太平洋里的鲨鱼。





北京朗策品牌设计公司提供品牌全案设计、形象包装设计:快消品包装设计、VI设计、标志logo设计、画册设计等品牌设计服务。战略咨询,品牌策划,定位,命名,广告语slogan,品牌全案设计策划服务!


关注消费者品牌创新研究机构,获取最新资讯

消费者品牌创新研究机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